吴均,字少阳,南朝梁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常德县)人。可溯源自东晋名将吴隐之,高祖父是吴兴郡守、安西司马吴广。其出身仕宦名门,但吴均幼年失怙,家道中落。其文风与陶渊明相似,故常与之相提并论,时人称之为“会稽有二隐”。代表作品有《续齐谐记》、《与朱元思书》、《山中杂诗》、《赋惞赋》等诗赋。
吴均的《山中杂诗》是一组五言诗,共有六首。这组诗作于吴均中年时期,当时他辞官归隐,隐居在庐山。诗中描绘了庐山秀丽的风光,抒发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乐趣。
第一首诗:
山居绝尘事,林下无世情。安得久如此,庶几忘炎精。
诗中描绘了山中幽静的生活,没有尘世的烦扰,也没有人世的纷争。诗人希望能够长久地隐居在此,忘记炎夏的酷热。
第二首诗:
山郭坼幽晦,叠嶂接葱翠。晨起随寓目,已入青云里。
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山峰高耸,云雾缭绕。诗人清晨起床,举目远眺,只见青云在山间飘荡。
第三首诗:
披褐守林壑,采蕨聊自给。悠悠故园望,殊隔一千里。
诗中描绘了诗人隐居深山的艰苦生活,他披着粗布衣,住在山林中,靠采蕨菜勉强维持生计。他时常思念故乡,但故乡远隔千里,难以回去。
第四首诗:
清晨聆晨鸟,森木含幽香。一壑游鱼跃,窥人皆自藏。
诗中描绘了山中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清晨的鸟叫声悦耳动听,森林里充满幽香。山谷中的鱼儿欢快地跳跃,看到人就藏起来了。
第五首诗:
巾香默相从,遥路共来归。桂花雨披马,霜白雪满衣。
诗中描绘了诗人和朋友结伴同行的场景,他们头戴香巾,默契地一起走着。在回家的路上,桂花花瓣落在马身上,霜雪落在衣服上,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
第六首诗:
物情随变改,亦与岁寒同。香醪虽自美,无卒不令终。
诗中感叹世事无常,万物都在随着时间而变化。即使是美酒,虽然一时香醇,但也不能保证一直芬芳。
吴均的《山中杂诗》是一组风格清新的田园诗,诗中描绘了庐山秀丽的风光,抒发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乐趣。诗歌语言朴素自然,富有意境,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