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是一首元代散曲,打破了前代填词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弊病。它将元代的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融入了独特的风格和背景。《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的一个傍晚,在一个宁静的山村里,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一边赏着月色,一边吟着诗,此时,他的心也被这份宁静和美好所陶醉着。
草际鸣蛩,惊了纱窗睡不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千山,夜猿啼到碧云深。
曲终人不见,江水流尚清。
蝉声虽已止,留蚊尚鸣耳。
庭前花开一夜月,香在清风老更横。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霜。
第一句:草际鸣蛩,惊了纱窗睡不成。
说明环境是静谧的,但诗人被秋虫的叫声惊醒了,他无法继续入睡。
第二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描述了夜晚的场景,树影显得稀疏,在清澈的溪水中倒映出斜影,月光昏暗,花香在空中飘荡。
第三句:霜禽欲下千山,夜猿啼到碧云深。
描绘出秋天的景象,候鸟准备飞离,夜猿的啼声在深邃的云雾中回荡。
第四句:曲终人不见,江水流尚清。
描述诗人独自一人,独自坐在庭院里享受着秋天的宁静,音乐结束后,诗人不见了踪影,只有江水依然清澈地流淌着。
第五句:蝉声虽已止,留蚊尚鸣耳。
写出了秋天的宁静,蝉声已经停止,但蚊子还在吟唱,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想着心事。
第六句:庭前花开一夜月,香在清风老更横。
描绘了清风徐徐而来的宁静,月色下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香气,随着清风的吹拂,香气更加浓郁。
第七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霜。
描述了秋天的凄凉,江水的波涛汹涌,霜冻在前,景色凄凉,诗人不禁发出连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