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诗》是唐代诗人王维作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所见的一派静谧安详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以下对《山村诗》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山村诗》原文:
山村暮归奇,松径露沾衣。
杖藜扶弱质,明月映流晖。
远火映归雁,近水引清晖。
柴门傍古树,瓜果绕茅茨。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鸠飞且鸣,桑柘影斜晖。
牧童归横笛,短笛无腔吹。
晚花映前路,紫翠蔼烟霏。
农夫方返社,荷锄带晚炊。
麦苗风力斜,斜阳冉冉归。
赏析:
《山村诗》是一首描绘秋日山村傍晚景色的诗。它以其明快清丽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所见的一派静谧安详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诗共12句,分为两部分。前六句写了诗人傍晚时分归隐山村的经历,以及沿途所见的景色。后六句则描写了山村的晚景,以及诗人对山村生活的一种向往。
第一部分:诗人傍晚时分归隐山村的经历,以及沿途所见的景色。
前两句诗写道:“山村暮归奇,松径露沾衣。”诗人傍晚时分回到山村,他看到山村的景色非常奇特,松树林中的小路被月光照得一片明亮,露珠沾在衣衫上,清凉舒爽,令人感到无比惬意。
第三句诗写道:“杖藜扶弱质,明月映流晖。”诗人拄着拐杖,缓缓地走着,月光照在他的身上,映出了他瘦弱的身形。诗人在月光下行走,只觉得心旷神怡,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第四句诗写道:“远火映归雁,近水引清晖。”在诗人的眼中,天际远处有几只归雁,它们迎着月光飞翔,仿若流动的星星;附近的清澈溪水,也被月光照得泛出淡淡的光芒,闪耀着动人的华彩。
第二部分:山村的晚景,以及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向往。
第五句诗写道:“柴门傍古树,瓜果绕茅茨。”诗人走到了村口,看到了一户农家小院,院子里有几棵古树,古树上挂满了瓜果,显得生机盎然。
第六句诗写道:“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农家的院子里,一位老农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牧童回家,他是倚杖伫立在荆棘门前,眼望着村子西头焦急地等待孙儿牧童回家。
第七句诗写道:“雉鸠飞且鸣,桑柘影斜晖。”诗人在村子里走着,看见几只雉鸠在桑树和柘树之间飞来飞去,边飞边鸣,声音清脆悦耳。
第八句诗写道:“牧童归横笛,短笛无腔吹。”放牧的孩童吹着笛子归来,虽然笛子很短,但是他吹奏的曲调却非常动听。
第九句诗写道:“晚花映前路,紫翠蔼烟霏。”诗人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的晚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美丽动人。
第十句诗写道:“农夫方返社,荷锄带晚炊。”天色渐晚,农夫们也陆续地从田间归来,他们一边走着一边哼着小曲,心情十分愉悦。
第十一句诗写道:“麦苗风力斜,斜阳冉冉归。”诗人看到,田野里的麦苗被风吹得左摇右摆,夕阳渐渐地落山了。
《山村诗》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山村的景色,以及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乡土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它反映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一种向往。这种向往,也是诗人对安宁、平和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中描绘的这些景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读后如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山村之中,感受着山村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