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一》
原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释:杨柳被风吹拂,枝条飘扬,这本来是常见的美景。但在这西北大漠的边关,杨柳却常年不沾春风吹送的润泽,因此没有一般柳树的轻柔艳丽,只有萧索的枝条和枯黄的叶片。羌笛声声,我们大可不必去怨恨那杨柳的凄凉,因为导致它这样境况的原因是春风不曾吹拂到玉门关以西。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关口,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境,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自古以来,玉门关就是边塞重镇,也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之地。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其中一首非常著名的边塞诗。诗中,诗人通过对玉门关的描写,以及对羌笛声的怨恨,表达了自己对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原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解释:我骑着一辆轻车,想打听边关的消息,使团已经过了居延。蓬草飘动的地方已出了汉朝的边塞,回归的大雁已经飞入了胡人所居之地。大漠中袅袅的炊烟笔直上升,长河落日呈现出圆圆的形状。萧关边塞,我遇到了前来迎接的使者,都护正在燕然山一带巡视。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是描写边塞风光的经典名句。它以简短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辽阔壮丽的塞外风光图,展现了塞外荒凉、萧瑟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体会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