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道中》是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表达了陶渊明向往田园、追求自由的心境。
原文:
三其道中
三其道中,交错杨柳齐。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渔父知余贫,借问采萍人。
薄暮意多感,故园芜已平。
注释:
道中:在路上。
其:连词,相当于“与”、“和”。
三:一作“回”。
三其:往返之意。
杨柳齐:柳树交错排成一行。
野旷:田野宽阔。
天低树:天与树相接。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光照临近人。
渔父:打渔的人。
余:指陶渊明。
薄暮:傍晚。
意多感:心中有很多感触。
故园:指陶渊明的家乡。
芜:杂草。
平:平整。
翻译:
在乡间小路上往返,杨柳交织成荫。
田野空旷,天空低垂,江水清澈,月光皎洁。
老渔翁知道我穷困,向我打听采萍人的去向。
傍晚时分,思绪涌上心头,故乡的那片田地早已荒芜一片。
赏析:
这首诗写陶渊明在乡间小路上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田野、江水、月光、渔父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开篇,诗人写道“三其道中,交错杨柳齐”。“三其”,一作“回”,意为往返。诗人走在乡间小路上,杨柳交错排成一行,给人一种田园风光的宁静和美好。
紧接着,诗人写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野旷”,田野宽阔,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天低树”,天与树相接,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月光照临近人,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诗歌第三四句,诗人写道“渔父知余贫,借问采萍人”。“渔父”,老渔翁。“知余贫”,知道我穷困。“借问采萍人”,向我打听采萍人的去向。采萍人,一种以采摘萍草为生的穷人。“渔父知余贫,借问采萍人”,表达了诗人对穷人的同情。
诗歌最后两句,诗人写道“薄暮意多感,故园芜已平”。“薄暮”,傍晚。“意多感”,心中有很多感触。“故园”,指陶渊明的家乡。“芜已平”,荒芜一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