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成诗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是关于曹植的传说。
曹植,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赋见长,才华横溢,文思敏捷。
曹植曾与王粲比试诗才,王粲要求曹植每走三步作一句诗,曹植从容不迫,每走三步果然作一句,共两句,说:"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王粲也作了两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曹植第三步还没迈出,已想好了下两句,于是转身对王粲说:"盈科而进水,涸辙遗轮枯"。
王粲自叹弗如,甘拜下风。
从此以后,"三步成诗"便成为形容诗人诗思敏捷的成语。
七步成曲出自《晋书·乐志》,是关于嵇康的传说。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不仅是位诗人,还是一位音乐家。
嵇康与吕安比试乐曲,吕安要求嵇康在七步之内创作一支新曲。
嵇康沉思片刻,在七步之内弹奏出了《广陵散》,曲调凄婉,感人肺腑。
吕安自愧不如,心服口服。
从此以后,"七步成曲"便成为形容音乐家才华横溢的成语。
三步成诗七步成曲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音乐家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艺术才华。
三步成诗七步成曲流传至今,仍然广为人们传颂,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的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