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桂月荡诗香,描绘的是秋天桂花盛开,桂花香气随风飘散,诗人在此美景之中吟诗作赋,诗意盎然。
秋天,气温渐渐凉爽,风也变得柔和了许多。秋风吹过树林,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吟诵一首首诗歌。
中秋节前后,桂花盛开,花香浓郁,飘散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桂花也被称为“月桂”,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桂月”。
秋风桂月荡诗香,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写于李商隐被贬巴蜀期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巴山夜雨”和“秋池”都是秋天的景物,而“西窗烛”和“巴山夜雨时”则象征着诗人与故乡的联系。诗人将秋天的景物与自己的思乡之情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诗意盎然的境界。
后人将秋风桂月荡诗香作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秋天桂花盛开,诗人吟诗作赋的景象。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比喻诗歌的意境深远,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