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曲牌名,源自唐教坊曲。唐代教坊有乐曲《清平乐》,五代后晋时,词人冯延巳率先依此谱填词,此后遂成定格。
《清平乐》的词牌格式如下: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三平,中间一仄三平,一仄两平(或一仄一平)。
押仄韵,押韻方式为ABA。
格律较为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清丽,音律和谐,适合抒发闲适、欢快、愉悦等情绪。
《清平乐》的创作背景如下:
《清平乐》的创作时代主要集中在宋代,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词这种文学体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清平乐》的创作题材广泛,包括爱情、友情、离别、怀古、咏物、写景等。
《清平乐》的创作风格多样,有婉约派、豪放派、江西派等不同流派。
《清平乐》的代表作如下:
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
柳永的《清平乐·梧桐叶上三更雨》
苏轼的《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的《清平乐·六州歌头》
姜夔的《清平乐·一斛明珠道不通》
《清平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