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诗中描绘了清明节期间人们郊游踏青的热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春雨纷纷落下,路上行人魂魄欲断。这两句诗描绘了清明节期间阴雨绵绵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悲伤的气氛。诗人用“欲断魂”来形容行人的心情,可见雨下的有多大,人们的心情有多么悲伤。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在雨中行走,不禁问道:“酒家在哪里?”一个牧童遥指前方,说:“杏花村就在那里。”这两句诗通过诗人与牧童的对话,引出杏花村这个地名,为下文描写杏花村的景色做铺垫。
十里杏花香满路,春风不度玉门关。
十里杏花香气扑鼻,春风却吹不到玉门关。这两句诗描写了杏花村的美景,十里杏花盛开,香气弥漫,令人陶醉。然而,春风却吹不到玉门关,玉门关外的边塞将士还在风雪中苦苦坚守,与杏花村的春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为边塞将士感到悲哀。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清明节期间阴雨绵绵的景象、杏花村的美丽景色和玉门关外边塞将士的悲惨境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边塞将士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