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清明节时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清明时节细雨霏霏的景象。清明时节,正是春雨绵绵的时节,诗人用“纷纷”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雨淅淅沥沥、连绵不绝的景象。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思念之情。清明时节,正是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诗人用“欲断魂”三字,形象地表达出了人们思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对酒的渴望。诗人羁旅在外,清明时节又逢连绵春雨,心中难免悲凉,于是借酒消愁。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牧童为诗人指路的情景。诗人问酒家何处有,牧童热情地为诗人指路,并且指出了杏花村的方向。
全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细雨霏霏,春风拂面,杏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