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挂空潭,
万顷波光动地涵。
霜风吹冷桂花香,
玉露凝结梧桐寒。
星河耿耿夜迢迢,
银汉滚滚水汤汤。
一叶扁舟荡江中,
两岸青山对峙长。
这首诗描写了月下江中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
这首诗写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这年,乾隆皇帝南巡江浙,来到杭州西湖,中秋之夜泛舟湖上,看到湖光山色,月色宜人,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开头两句,写的是月夜的景色。“一轮明月挂空潭”,“万顷波光动地涵”,“一轮明月”是指中秋节的月亮,“空潭”是指西湖,“万顷波光”是指西湖的波光,“动地涵”是指波光照亮了整个大地,这三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中秋之夜西湖的美丽景色。
诗的第三、四句,写的是桂花和梧桐。“霜风吹冷桂花香”,“玉露凝结梧桐寒”,“霜风”是指秋天的风,“桂花香”是指桂花的花香,“玉露”是指秋天的露珠,“梧桐寒”是指梧桐树上的寒霜。这两句诗通过对桂花和梧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
诗的第五、六句,写的是星河和银汉。“星河耿耿夜迢迢”,“银汉滚滚水汤汤”,“星河”是指天上的星星,“耿耿”是指星星的光芒,“迢迢”是指星星的距离很远,“银汉”是指天上的银河,“滚滚”是指银河的水流,“水汤汤”是指银河的水势浩大。这两句诗通过对星河和银汉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诗的最后两句,写的是扁舟和青山。“一叶扁舟荡江中”,“两岸青山对峙长”,“一叶扁舟”是指诗人在西湖中泛舟,“荡”是指扁舟在湖面上漂荡,“两岸青山”是指西湖两岸的青山,“对峙”是指两座山相对而立,“长”是指青山很长。这两句诗通过对扁舟和青山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美景。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乾隆皇帝的文学才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