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诗,又名《赐刘氏》。此诗是一首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梨花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宰相郑覃去世,李商隐写下了这首诗,以悼念郑覃。
梨花诗的原文如下:
起来慵对镜,伤别梨花下。
因看梳洗处,残粉污顏色。
莫共花争艳,一时能几日。
何堪再惆怅,春风知别苦。
梨花诗的诗意如下:
我从懒散中惊起,不想去对镜梳妆,却已在梨花树下伤离别。
低头望见梳妆的地方,那里残留着粉黛,污损了颜色。
切莫与花争艳,它最近的艳丽又能维持几天呢?
何必再让心情惆怅,春风最是了解别离的滋味。
梨花诗的赏析: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以梨花起兴,抒发了对离别和逝者的思念之情。诗中,作者将梨花与人比较,以梨花的易凋零暗示人生的短暂,从而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逝者的哀思。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了作者无心梳妆,伤离别的情景。起句“起来慵对镜,伤别梨花下。”,作者以“起来慵对镜”起笔,写出了自己起床时懒散倦怠的心情,然后用“伤别梨花下”点明了伤别的主题。第二句“因看梳洗处,残粉污颜色。”,作者写自己无意中看到梳妆的地方,残留着粉黛的痕迹,这不禁让作者想起离别之时的景象,心中更加悲痛。
诗歌的后两句,写出了作者劝慰自己不要与花争艳,春风最是了解别离之苦。第三句“莫共花争艳,一时能几日。”,作者劝慰自己不要与花争艳,因为花开的时间很短,转瞬即逝。第四句“何堪再惆怅,春风知别苦。”,作者最后以“春风知别苦”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伤感和对逝者的无限哀思。
梨花诗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诗,诗中,作者以梨花起兴,抒发了对离别和逝者的思念之情。诗歌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远悠长,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