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平仄是指七言诗中声调的变化。平仄是汉语中两个相对的概念,平声相对平稳,仄声相对曲折。平仄在七言诗中交替使用,可以使诗歌更加和谐动听。
七言诗平仄的规则如下:
第一、二、五、六言一般为平声,称为平声脚。
第三、四言一般为仄声,称为仄声脚。
七言诗平仄的目的是使诗歌更加和谐动听。平仄交错,可以使诗歌的节奏更加鲜明,朗读起来更加流畅。
七言诗平仄的技巧有很多,常用的技巧有:
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两个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反的词语相对。对仗可以使诗歌更加工整,气势更加磅礴。
押韵:押韵是指诗句末尾的几个字读音相同。押韵可以使诗歌更加悦耳动听,更容易记忆。
叠词:叠词是指两个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连续使用。叠词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排比:排比是指三个或以上结构相同、词性相同的词语或句子连续使用。排比可以使诗歌更加气势磅礴,更具感染力。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中,第一、二、五、六言为平声,第三、四言为仄声,符合七言诗平仄的规则。诗歌读起来流畅和谐,朗朗上口。
杜甫《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中,第一、二、五、六言为平声,第三、四言为仄声,符合七言诗平仄的规则。诗歌读起来沉郁顿挫,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