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言诗新秋杜甫的意思?

首页

七言诗新秋杜甫的意思?

七言诗新秋杜甫的意思

杜甫《新秋》是诗人宦游四载之后,于乾元二年(759年)冬由华州返抵长安后所作。这一年杜甫四十八岁。杜甫此次回乡,所见所感与初到华州时迥然不同。三年多来,关中地区连年灾荒,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而同期身居秦州的李白放浪山水,醉饮狂歌,丝毫没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体察。杜甫返抵长安,更激起他满腔悲愤,遂作《新秋》诗。

诗歌全文如下:

萧条异城县,鼓角入云偏。

乱世逢新秋,三农皆晏眠。

隔江人迹断,塞草马寒战。

辛苦遭逢苦,此时有谁怜。

诗歌赏析

总领首联。本首诗开端两句写悲凉的秋景,兼述诗人返长安后最初的印象。“萧条异城县”,一个“异”字,既写出了诗人对长安变化的惊讶,也流露出他飘泊异乡多年后回乡的陌生感。“鼓角入云偏”,鼓声与号角声从高高的城墙上传来,似乎要传遍云霄。这本来是盛大的藩镇割据的情景,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颔联承上写诗人眼中的长安,这里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地方,而今重游,除了荒凉还是荒凉。“乱世逢新秋”,正逢多事之秋,又遭遇新秋的荒凉,诗人满腔悲愤之情油然而生。“三农皆晏眠”,三个地方的百姓都安安静静地沉睡了,可知百姓已经疲惫不堪。事实上,百姓连睡觉都不安稳,因战乱,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他们只能在失望中默默地、静静地死去。

颈联进一步描写乱秋之苦。“隔江人迹断”,江水阻隔了人们的来往,断绝了彼此的联系,象征着人民由于战乱流离失所,彼此失去联系。诗人笔下的塞草如此寒冷,正象征着边塞秋风萧杀,冷风刺骨,正因为现在的萧杀荒凉,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奈,“塞草马寒战”,更重要的是为下句蓄势。“塞草马寒战”,马匹本应该奔腾跳跃,而今却在塞草地上瑟瑟发抖,一幅秋风瑟瑟、寒气逼人的萧瑟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哀。

尾联抒情,以问作结。“辛苦遭逢苦,此时有谁怜”,诗人曾宦游四载,饱经辛酸,饱尝忧患,如今又逢乱世之秋,心绪更加悲苦,更让诗人悲哀的是“此时有谁怜”。这样的苦楚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诗歌中,杜甫通过对新秋萧条景象的描写,反映了战乱之后的萧条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乱世时局的忧心忡忡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