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丕篡汉称帝,他的弟弟曹植被封为鄄城王。曹丕猜忌曹植,想杀掉他,就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一首诗,如果做不出来,就处死他。
曹植接过笔,沉思了片刻,然后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以煮豆为比喻,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谴责和对兄弟相残的深切悲痛。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两句,描绘了煮豆做羹的情景。豆子和豉都是豆制品,本应是同根同源,但豆子却在釜中受煎熬,而豉却在釜下燃烧,这是何等的不近人情和残忍。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豆子和豉的悲惨命运。萁是豆茎,本应与豆子同根同生,但现在却在釜下燃烧,为豆子提供热量;豆子在釜中受煎熬,泣不成声。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是诗歌的点睛之笔。曹植以豆子和豉的关系来比喻兄弟之间的关系,指出兄弟本应是同根同生,互相友爱,但现在却互相残杀,这是多么的残忍和愚蠢!
《七步诗》语言质朴无华,感情真挚深沉,是曹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它反映了曹魏政权内部的残酷斗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