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的典故出自晋朝曹植与曹丕的《七步诗》。原诗中曹植赋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简单解释一下,曹植希望曹丕能看到他们兄弟俩是“同根生”、应该“相亲相爱”,而不是“相煎何太急”。
故事的背景是,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建立曹魏政权,封曹植为鄄城王。曹植虽有才华,但生性任性,不守礼法。曹丕对此十分不满,屡加责备。一天,曹丕设宴招待群臣,席间对曹植说:“你虽有才华,但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守礼法。今天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作诗一首,如果你能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作出一首好诗,我就饶恕你;如果你不能,就赐你死罪。”
曹植知道曹丕的用意,但他并不畏惧。他接过曹丕手中的纸笔,只用了七步时间,就作成了《七步诗》。曹丕读了曹植的诗,深受震撼,于是免除了曹植的死罪。
“七步成诗”的典故由此而来,它比喻诗人灵感敏捷,诗才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