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同庆一词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全诗如下:
大明,昊天革之,周爰瀰蛮,四方。溥洽小民,威仪棣棣,其万亿及亿,
来假来假,黄耇无疆,此维后稷,播时百穀。
靡有孑遺,贻厥孙谋,以燕以侑,
无疆大亨,上帝集予,俾候作极,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维周之氐,
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乃慰乃止,
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乃经乃营,乃艾乃刈,乃爷乃新,
乃疆乃理,乃宣乃亩,乃耕乃获,
乃功乃奕,乃绩乃缗,乃仓乃庾,
乃涤乃濯,乃祭乃享,乃安乃理。
乃事乃治,乃窦乃固,乃康乃阜,
乃称乃戴,乃皇乃帝,乃主乃理。
乃伯乃服,乃候乃司,乃伸乃展,
乃育乃教,乃帅乃授,乃奉乃挟,
乃臣乃属,乃算乃举,乃光乃成,
乃乂乃止,乃定乃止,乃礼乃义,
乃治乃宜,乃事乃济,乃乂乃止。
《大雅·大明》是一首颂诗,歌颂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功绩。其中,“普天同庆”一词出自诗中的“溥洽小民,威仪棣棣,其万亿及亿”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恩泽遍及天下,威仪显赫,使亿万人民都归附于周朝。因此,“普天同庆”一词用来形容全国人民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或喜庆活动十分贴切。
普天同庆一词在诗经中还出现过一次,即《小雅·鹿鸣》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普天之下,没有不是王的领土;率土之滨,没有不是王的臣民。这首诗是用来赞美周天子功德无量,普天同庆的盛况。
普天同庆一词在后世也经常被用来形容全国人民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或喜庆活动。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当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时,就有“普天同庆,万民欢呼”的描述。而在清朝,每年春节期间,皇帝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称为“普天同庆”。
今天,人们仍然经常使用“普天同庆”一词来形容全国人民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或喜庆活动。例如,在国庆节、春节和中秋节等节日期间,人们就会说“普天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