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涧是指春天山涧,春天的山谷中流淌着一条山涧,山涧的水清澈见底,潺潺流动,鸟儿在山涧上空飞翔,鸣叫声悦耳动听。
鸟鸣澗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秋,杜甫由秦州贬官至华州司功参军后,见河山破败,民不聊生,有感而发,又写下了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名句,感时伤世,令人扼腕。
原诗全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该诗通过对山涧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之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第一句“人闲桂花落”,桂花在秋季盛开,现在桂花落了,说明时令已进入深秋。诗人独坐山涧,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因此对桂花飘落之景也无心欣赏。这种落寞、无聊的心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夜静春山空”,夜深人静,春天的山涧显得空旷寂寥。杜甫虽然身处山涧,但他的心却一刻也无法安宁。他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为百姓的疾苦而忧虑,所以即使在如此静谧的夜晚,他也无法入眠,只能独自一人坐在山涧中,默默地沉思。
第三句“月出惊山鸟”,明月升起,惊动了山林中的鸟儿。这一句诗,打破了前两句的沉寂,让山涧的夜色变得更加生动。鸟儿受到惊吓,在山涧中飞来飞去,发出阵阵鸣叫声。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第四句“时鸣春涧中”,鸟儿时不时的在山涧中鸣叫,让寂静的山谷变得更加灵动。然而,这些鸟儿的鸣叫声,却无法驱散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他依然独自一人坐在山涧中,默默地沉思着。
鸟鸣涧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诗中,杜甫通过对山涧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在乱世之中的孤寂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