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收录于《唐诗三百首》,据考证,该诗写于王维出居辋川时期。
王维隐居辋川期间,在辋川过着恬淡的生活,经常去终南山、少室山采药和游览,并写了很多诗,描写辋川的山水、风光和隐居生活。
《鸟鸣涧》中的“涧”字在诗中泛指山间溪谷,鸟鸣涧的意思是可以听到鸟声的溪涧。可见诗人巧用“鸣”字,生动地写出了鸟儿活泼欢快的情状。诗人来到溪流,隐约听到鸟的鸣叫声,于是顺着声音找去,却始终看不到鸟的踪影(或见或不见),可见该山涧清幽空旷,人迹罕至之。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译文:
一个人悠闲地漫步在桂花树下,桂花静静地飘落,
夜深了,幽静的春色山林空旷无人。
月亮升起惊动了山间的鸟儿,
时而在春天的涧中鸣叫个不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山林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隐居生活的闲适淡然。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营造了一个幽静空旷、鸟鸣山涧的意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和生命的活力。
《鸟鸣涧》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美,富有艺术感染力,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