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鸟类因其优美的外形、清脆的鸣叫、自由飞翔的姿态等特点,被诗人、词人、歌者、赋家作为诗词歌赋中的咏物主题,借鸟抒情,借鸟言志,借鸟讽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
1.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在在藻,其逝悠悠。
注释:①鹤鸣:鹤的鸣叫声。②九皋:九泽。③野:郊野。④鱼在在藻:鱼在水草中游动。⑤其逝悠悠:鱼游得很悠闲。
含义:诗句描绘了一幅鹤鸣于九泽,鱼游于水草之间的生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2.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飞龙兮翩翩,不违绳兮上下。
注释:①吉日:良辰。②辰良:良辰吉日。③穆:恭敬。④愉:快乐。⑤上皇:指天帝。⑥飞龙:神龙。⑦翩翩:形容飞翔的样子。⑧绳:法度。⑨上下:指天和地。
含义:诗句描绘了龙飞翔的景象,表达了对天帝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汉乐府·长歌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之见之。梦寐之中见之,揽之怀中。
注释:①青青:形容草色碧绿。②河边草:河边的草。③绵绵:形容思念不断。④远道:指遥远的地方。⑤宿昔:昨夜。⑥梦之:梦见他/她。⑦见之:见到他/她。⑧揽之怀中:将他/她拥入怀中。
含义:诗句描绘了思妇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思念之苦。
4. 《唐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注释:①国破:国家破败。②山河:指山川河岳。③城春:春天的城市。④草木深:草木茂盛。⑤感时:感念时世。⑥溅泪:流泪。⑦恨别:因离别而产生怨恨。⑧鸟惊心:鸟儿飞翔时惊动人的心。
含义:诗句描绘了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怨恨。
5. 《宋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注释:①明月:月亮。②青天:晴朗的天空。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天上的宫殿里,今天是哪一年。④我欲乘风归去:我想乘着风飞回月亮上去。⑤琼楼玉宇:传说中天上的宫殿。⑥高处不胜寒:在高处感到寒冷。
含义:诗句描绘了明月当空,诗人把酒问天,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