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公元757年春天,于成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对饱经战乱的国家的深深忧虑,对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深切同情,以及盼望和平的迫切心情。
诗中,“春望”二字点明了时令和主题,诗人是在春天里对国家的忧虑和思念。“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几句,描绘了春天里春草青翠、柳条嫩绿、桃花盛开、李花飘香的美好景色。然而,诗人却无法欣赏这美丽的春景,他的心情很沉重。
因为接着诗人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暮倦飞鸟还巢。”这句诗描写了风停之后,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花朵已经凋谢,天色已晚,倦飞的鸟儿也归巢了。这里,诗人用“风住尘香花已尽”来比喻国家破败,生机凋零,人民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
诗人用“春江”和“月”这两个意象,来象征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诗人希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