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由唐朝诗人白居易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创作。白居易诗歌题材广泛,風格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先乎辞。辞达而已矣。”
《暮江吟》是一首描写暮色中江景的抒情诗。诗人站在江边,观察暮色下江水的变化以及自己内心的感想。全诗共四句,每句七言。
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描写暮色下江面的景色。残阳映照在江水中,把江水染成了半红半黑的颜色。
第二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诗人描写暮色中江面的景色。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月亮像弓一样挂在天空。
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描写暮色中江面的景色。两岸的猿猴还在啼叫,轻舟已经驶过万重山。
第四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问我来?”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想。春天来了,我不先开口说话,有谁会来问我呢?
《暮江吟》是一首清新淡雅、意境深远的抒情诗。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暮色中江面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愁思。
《暮江吟》在艺术上也有着独特的特色。诗人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