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的诗题,从字面上理解,便是“傍晚在江上吟诗”。诗题中的“暮”,指傍晚,即黄昏时分;“江”,指长江;“吟”,指吟诗作赋。因此,诗题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在长江上吟诗作赋。
《暮江吟》的诗题,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同名诗作。白居易在《暮江吟》一诗中,描绘了黄昏时分长江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暮江吟》一诗,创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期间。当时,白居易因上表直谏,得罪了权贵,被贬谪到江西九江任司马。在九江期间,白居易经常泛舟长江,吟诗作赋。在一次泛舟长江时,白居易被黄昏时分长江边的景色所陶醉,于是写下了《暮江吟》一诗。
《暮江吟》一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在诗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两句诗,描绘了黄昏时分长江边的景色,夕阳西下,江水一半被照得瑟瑟发抖,一半被照得红彤彤的。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月亮像弓一样弯弯的。诗人对这美丽的景色赞叹不已,也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无常。诗人在诗中写道:“白帝城头风欲动,江天漠漠鸟将归。戍楼刁斗催落日,肠断江城十里风。”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诗人在诗中写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诗人看到孤帆远去,消失在天际,只有长江依然在天地间流淌。诗人从中感悟到,人生就像这孤帆一样,最终都会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唯有长江,才能永恒地流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