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李白在孤寂的月夜里,看到床前的月光,明亮皎洁,如同地上的白霜一般。他抬头仰望明月,不禁思念起远方的故乡。这首诗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意:苏轼在中秋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禁发出慨叹。他问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又把酒问苍天,询问天上宫阙里今天是什么时候。他想要乘风而去,飞到天上去,但又担心琼楼玉宇太高,自己承受不住寒冷。于是,他只能在人间翩翩起舞,与清冷的月影相伴。月亮本不应该有遗憾,但为什么总是在离别的时候才圆满呢?人生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这是古往今来难以避免的事情。只希望人能长长久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丽的月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清光,拢衣畏秋风。
不眠因念月,逐月暂徘徊。
诗意:张九龄在海上望见一轮明月升起,他想到天下的有情人此时都在共赏这美好的月色。但他却只能思念远方的爱人,独自在这漫漫长夜中相思。他灭掉蜡烛,想要欣赏清朗的月光;却拢紧衣衫,害怕秋风的寒冷。他因为思念明月而无法入眠,只好在月光下徘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意:辛弃疾在夜行黄沙道中,看到明月照在树枝上,惊动了喜鹊;清风吹过,半夜的蝉还在鸣叫。稻花的香气中,人们正在谈论丰收的喜悦,蛙声一片,为这美妙的夜晚增添了生机。天空中只有七八颗星星,山前还有两三点雨滴。忽然间,他看到旧时茅店旁的社林,和小溪上的桥,让他感到十分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