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朝闻道扬州梦,醒来仍是洛阳人。
??
译文:
巴山楚水那凄凉的地方,我被贬谪在那里二十三年。
怀念家乡,只能吟诵《闻笛赋》,回到家乡,却恍如隔世。
沉没的船只旁边,千帆竞发;病枯的树木前面,万木争春。
今天听说扬州的繁华,醒来后发现自己仍然在洛阳。
??
注释:
1. 巴山楚水:泛指偏远荒凉之地。
2. 二十三年:刘禹锡贬谪在外的时间,从元和九年(814年)到长庆元年(821年)。
3. 闻笛赋:古乐府中的名篇,描写了沦落天涯的游子听到笛声时的悲伤。
4. 烂柯人:晋代樵夫王质上山砍柴,遇到两位童子下棋。他观棋良久,回家后发现家乡已物是人非,才知道自己已经过了几百年。
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喻环境虽然恶劣,但仍然有新的事物在蓬勃发展。
6. 扬州:唐朝著名的繁华城市,以其富庶和繁荣而闻名遐迩。
7. 洛阳:唐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重逢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贬谪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两句写诗人贬谪在外二十三年,饱尝了凄凉和痛苦。中间四句写诗人回乡后,看到家乡的繁华,不禁感慨万千。最后两句写诗人虽然回到了洛阳,但仍然思念着扬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