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的象征,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咏梅诗词也层出不穷。宋代诗人王石的这首《梅花》,便是其中一首广为传诵的佳作。
原诗如下: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寒冬的雪地中,一株梅花凌寒绽放,不与桃李争芳斗艳。它的影子在清澈的湖水中横斜交错,在黄昏的月光下,幽芳暗香浮动。霜打的鸟儿想要飞下来偷看,粉蝶若是知道梅花的美貌,一定会芳心碎断。幸好有自己的吟咏可以借以亲近它,不需要檀板乐器的伴奏和金樽酒的供奉。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傲霜斗雪、疏影暗香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梅花仿佛有了生命,更显生动形象。
“不同桃李混芳尘”,一句点明了梅花的高洁品格,不与桃李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写出梅花那独特的疏影和幽香,在冬日的清清湖水旁、昏黄的月光下,显得特别清雅动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梅花的美艳动人,连霜禽粉蝶也被其吸引。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两句写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即使没有檀板乐器的伴奏和金樽酒的供奉,也会吟咏梅花,以示亲近。
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清幽,把梅花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喜爱赞美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首颂梅花、咏梅花的经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