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是一首词牌名,最早出现于唐朝。宋代以后,逐渐成为常用的词牌名。满江红是双调,九十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五仄韵,中间两仄韵。
《满江红》这首词是岳飞在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写的。当时,金兵大举南侵,岳飞率领军队奋勇抗敌,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朝廷却由于害怕金兵的报复,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忍着满腔悲愤,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阕,岳飞先是对金兵的残暴进行了控诉。他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耻是金兵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掳掠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余人北去的耻辱事件。岳飞用“靖康耻”来激起人们的民族义愤,唤起人们的抗金斗志。
接着,岳飞写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四句词,表达了岳飞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决心和信心。
词的下阕,岳飞写的是自己的忠心报国之志。他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四句词,表达了岳飞功名利禄视如尘土,一心报国的壮志豪情。
最后,岳飞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四句词,再次表达了岳飞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决心和信心。
《满江红》这首词,语言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表达了岳飞精忠报国、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它是一首传诵千古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