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是南宋著名词人岳飞创作的词牌名,又名《满江红·写怀》。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词一开始,诗人就用一个“怒”字,表现出自己满腔的愤怒。这种愤怒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对当时国家处境和个人遭遇的愤慨。经过一番细雨洗刷后,词人撩起衣襟披上栏杆,倚栏而望,雨后的山河显得更加壮丽,却也更加令人伤怀。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词人放眼四望,仰天长啸,抒发自己壮怀激烈的情绪。壮怀激烈,比喻英雄的豪迈气概和远大志向。诗人在这里用这个词语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和对收复失地的决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诗人对自己前半生的回顾。三十年来,诗人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如尘土一般微不足道。八千里路,是诗人征战的道路,也是他戎马生涯的写照。在云和月的陪伴下,诗人走过了这八千里的征途,饱经风霜,历尽艰辛。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诗人在回顾了自己前半生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劝勉自己和天下有志之士,不要虚度年华,不要等到白了少年头的时候,才空自悲叹。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词的下阕,诗人抒发了对靖康之耻的愤恨之情。靖康之耻是北宋末年金军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俘虏徽、钦二帝及其后妃、皇子、公主、宗室、大臣等三千余人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是中国历史上继五胡乱华、安史之乱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民族灾难。诗人在词中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对靖康之耻的深切痛恨和对收复失地的迫切愿望。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诗人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来报答国家和人民的恩情。他发誓要吃掉胡虏的肉,喝掉匈奴的血,来洗刷靖康之耻。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收复失地的决心和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己和天下有志之士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收复旧山河,重新回到朝廷觐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