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民族英雄。
岳飞自幼立志抗击外族侵略,19岁时投军,骁勇善战,屡立战功。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襄阳、六安、信阳等地,并迫使金军退守黄河以北。
岳飞的胜利,引起了宋高宗赵构的猜忌,他害怕岳飞功高震主,便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下令班师回朝。岳飞回朝后,遭到秦桧等人的诬陷,被罢免兵权,并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在杭州风波亭被处死,时年39岁。
岳飞死后,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历代文人墨客,都以他的事迹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词歌赋,其中以岳飞填词的《满江红》最为著名。
内容:
《满江红》是岳飞在绍兴十一年(1142年)秋,被罢免兵权后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慷慨悲壮,表达了岳飞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前途的担忧,同时也流露出他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词的上阕,岳飞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并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39岁了。他回顾自己三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不禁感慨万千。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立志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他想起自己带兵打仗,南征北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是,现在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了。
下阕,岳飞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前途的担忧。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内心充满了悲愤和不甘。他恨金人侵略中原,杀害同胞。他恨宋高宗赵构优柔寡断,不思收复失地。他恨秦桧等奸臣,陷害忠良。他立志要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
结语:
《满江红》是一首壮志难酬的悲歌,表达了岳飞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这首词慷慨悲壮,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也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