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于建炎四年(1130年)所作。当时,金军南下攻宋,岳飞奉命出征,在郾城、颖昌等地大破金军,收复失地。词中表达了岳飞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对侵略者的愤怒。
这两句是词的上阕,写岳飞出征时的气概。岳飞身披金戈铁甲,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气势如虎。他率领着将士们,踏上征途,誓要收复失地。
这两句是词的下阕,写金军南下的惨状。金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到处都是疮痍。
这两句是词的中间两句,写岳飞对靖康之耻的痛恨。靖康之耻是北宋末年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的事件。靖康之耻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岳飞决心要雪耻。
这两句是词的最后两句,写岳飞对侵略者的仇恨。岳飞对侵略者的仇恨是刻骨铭心的,他决心要消灭敌人,收复失地。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鲜明,语言生动形象,感情激昂慷慨。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词的意境更加生动。词的节奏明快,气势磅礴,读来令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