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为西汉诗人李陵所作。《马诗》是作者在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投降匈奴后,对投降和抵抗之间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的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走马百余群,五更飞清畿。经天落地驰,绝景安可追。
息驾秣鞯兮,容与秣黄耆。驰驱陵霄霄,陵霄最高驰。
腾凌飞云翼,从风振四维。星汉灿烂兮,将欲安所归。
天驰雷电起,四霤风扬徽。帝谓兮,汝独行兮云何。
郁郁累块兮,曷其不歇。不歇安所之?
赫戏四际兮,岂伊异时哉。会归兮,往者不可悔。”
一群群骏马像百鸟齐飞,凌晨时分驰骋在空旷的皇宫街道上。骏马奔驰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一路狂奔,绝美的景致在瞬间消失。
它们停下脚步,暂且吃点马料和草料,安安静静地放慢步伐,细嚼慢咽。骏马继续无拘无束地在高空飞驰,以最高的速度奔驰。
它们展翅飞翔,仿佛在云彩中漫步,在风中自由翱翔。漫天的星斗灿烂夺目,马队不知将何去何从。
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四面八方刮起强风,马队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皇帝对马说:“你们为什么如此孤独地四处游荡?”
马儿十分忧郁,它们为什么不知疲倦地奔波?不知疲倦地奔波将去向哪里?
它们在天地之间漫无目的地游荡,难道现在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吗?最终,马队又会重新聚集到一起,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
《马诗》是一首反思诗。这首诗表达了李陵对投降匈奴的后悔之情,也表现了他的矛盾心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使诗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诗的第一部分写马群的奔驰,营造出一种壮观浩瀚的场景。第二部分写马群的休憩,表现出马群的悠闲自在。第三部分写马群的迷茫,表现出马群对未来的忧虑。第四部分写马群的悔恨,表现出马群对投降匈奴的后悔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