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为全诗定下背景,即塞外大漠。茫茫大漠,黄沙漫天,如白雪覆盖;燕山之上,一轮明月高悬,宛如银钩。这句诗不仅勾勒了大漠的壮阔景象,也渲染了戍边将士的孤寂与豪迈。
次句“戍客望边色,思乡泪沾巾”,写出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边关风寒,将士们驻守边疆,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思念家乡的亲人,不禁泪湿衣襟。这句诗深沉而感人,表现了戍边将士的忠诚与坚韧。
五、六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塑造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塞外景象。“瀚海”指沙漠,“阑干”指栏杆,“百丈冰”形容沙漠被积雪覆盖,厚达百丈,坚硬如冰。“愁云”指愁闷的云彩,“惨淡”形容云彩的颜色暗淡无光。“万里凝”形容愁云弥漫,遮天蔽日。这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边塞的严酷环境和将士们面对恶劣环境的坚强意志。
七、八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了边关将士在战争间隙的欢聚场景。“中军”指统帅军队的将领,“置酒”指摆下酒宴。“归客”指戍边归来的将士。“胡琴”、“琵琶”、“羌笛”都是当时流行的乐器。“与”指一起演奏。这两句诗描绘了将士们在酒宴上载歌载舞,尽情欢愉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