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七绝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清丽的意境,在诗词界独树一帜。她的诗,大多取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发对爱情的忠贞,对人生的感伤,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其中,最著名的七绝诗之一,便是《葬花吟》。这首诗写于花朝节,正值百花盛开之时。黛玉看到满园的繁花,却因想到花开花落,终有凋残之日,而顿生伤春之情。于是,她一边葬花,一边吟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冤孽岂尽花自荷,
无情未必月长圆。
抛家傍路思量远,
别时容易见时难。
这首诗,以花喻人,借花之凋零,抒发自己的身世飘零、爱情失意的悲苦心境。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黛玉却因此而生出了许多联想,认为这正是自己命运的写照。
花开时,灼若烈火,美艳异常,却经不住风的侵袭,雨的浇灌,很快便凋零委地。黛玉也正是如此,她生于富贵之家,却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在贾府,她虽然锦衣玉食,生活优渥,却没有感受到真正的亲情和温暖。她与宝玉的爱情,本是天作之合,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修成正果。
花谢花飞,有谁怜惜?黛玉的悲痛和绝望,正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只有满园的花儿,可以倾听她的心声。
诗的最后两句,“抛家傍路思量远,别时容易见时难”,更是点出了黛玉的伤心之处。她离开家乡,来到贾府,本以为可以找到一个温暖的家,却没想到,这里的一切都是虚情假意,让她倍感心寒。她与宝玉的爱情,本是轰轰烈烈,感天动地,却因为种种阻碍,最终化为泡影。
《葬花吟》这首诗,是黛玉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她对人生的悲观和绝望,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守,都体现在这首诗中。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花之诗,更是一首抒怀之诗,是黛玉对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