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苏轼于公元1076年中秋节时在密州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在中秋节遥望家乡,心中有无限的思念和感慨。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译文:
明月何时才有呢?我端起酒杯向青天询问。不知道天上的宫殿里,今天是哪一年。我想乘风归去,又担心那琼楼玉宇,高处寒冷,我无法承受。在月光下起舞,不是更好吗?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词的上片从中秋之夜的明月写起,通过对月发问,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下片从“我欲乘风归去”写起,抒发了作者想归去却又不能归去的矛盾心情。最后,作者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结句,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20年左右所作。当时,李白正在长安求官,但屡次不遇,心中感到非常苦闷。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床前月光皎洁明亮,我怀疑是地上的霜。我抬起头来望明月,低头时又想起了我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诗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出了月光皎洁明亮,照在床前的景象。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作者抬头望月时,心中对故乡的思念。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