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于李商隐流贬巴东期间。诗的开头两句“三更风雨萧萧声,独上楼头月向西”,写诗人在风雨交加的深夜,独自登上楼头,面对着西沉的月亮,内心充满了愁绪。诗的第一句“三更风雨萧萧声”,“三更”指半夜,“萧萧”指风雨声凄厉。风雨之声,最容易引起诗人的悲秋之感。诗中的“月”,既是实景,又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诗人在风雨交加的深夜,独自登上楼头,面对着西沉的月亮,内心充满了愁绪。“回首望乡眉黛愁,不信人间有白头”,诗人回首家乡,想起自己的妻子,不禁愁眉不展,他不敢相信,人世间竟然会有白头偕老的爱情。
这首诗写于李商隐晚年,当时他正在北庭戍边。诗的开头两句“九重星河隔山斗,一更鸡鸣报晓筹”,写诗人在戍边的夜晚,听到一更鸡鸣,想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思念和愁绪。诗的第一句“九重星河隔山斗”,写天河与北斗星隔着重重的山岭,“九重”指高远,“星河”指天河,“山斗”指北斗星。诗的第二句“一更鸡鸣报晓筹”,写一更鸡鸣,报晓筹响,诗人从睡梦中惊醒,“一更”指半夜,“鸡鸣”指鸡叫,“报晓筹”指报晓的筹子。
诗的中间四句“昔年传语去辽阳,十载经旬别偏隅。西风听罢梦中笛,东望朦胧涕泪珠”,写诗人想起十年前与朋友分别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诗的第一句“昔年传语去辽阳”,写诗人当年把信传给朋友,让他去辽阳,“昔年”指十年前,“传语”指传递消息,“辽阳”是地名。诗的第二句“十载经旬别偏隅”,写诗人与朋友已经分别了十年,“十载”指十年,“经旬”指经过了十个旬日,“别”指分别,“偏隅”指偏僻的角落。诗的第三句“西风听罢梦中笛”,写诗人在西风中听到梦中的笛声,“西风”指秋风,“梦中”指在梦里,“笛”指笛子。诗的第四句“东望朦胧涕泪珠”,写诗人东望家乡,泪流满面,“东望”指向东方望去,“朦胧”指模糊不清,“涕泪珠”指眼泪。
诗的最后四句“萧关一枕秋冷,万里关山月满霜空。怀君不尽愁千叠,我为旁人哭此生”,写诗人怀念朋友,内心充满了愁绪。“萧关”指萧关关,在今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境内,“秋冷”指秋天的寒意,“万里”指遥远,“关山”指关隘和山岭,“月满霜空”写满月当空,月光照耀着关隘和山岭,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怀君不尽愁千叠”和“我为旁人哭此生”指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己的身世的感慨。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李商隐的愁绪和思念之情,但其二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而其一则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