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指广阔的沙漠。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大漠通常指中国西北部和中亚一带的沙漠,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这些沙漠地域辽阔,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沙极大,是人类生存的艰难之地。
“风尘”指风中扬起的沙土。大漠之中,风沙日夜飞扬,遮天蔽日,令人难以视物。
“日色昏”指日光昏暗。大漠之中,黄沙漫天,阳光无法穿透厚厚的沙层,因此日光昏暗,令人难以辨别方向。
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大漠的荒凉、险恶和艰苦,也表现了诗人对大漠的畏惧和敬畏之情。
李贺的《马诗》全诗如下: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蕃翁。
借问大将谁为主?赫然飞将军在前。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如花。
策勋十二转蕃将,猎取功名定胡沙。
玉帐牙签画未落,金鞭断处血犹红。
箭穿锦袍透皮甲,卷土八荒驰马归。
龙堆积尸肠未冷,功名画入白骨中。
诗中描绘了大漠战场的厮杀和征战,表现了士兵的英勇和顽强,也歌颂了将军的功勋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