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祖籍昌谷(今陕西咸阳)。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与李白并称“李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李贺一生27载,以诗见长,其诗歌奇诡瑰丽,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被称为“诗鬼”。
李贺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喜读《楚辞》。他自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得”,可见其诗歌创作深受楚辞的影响。李贺一生坎坷不顺,仕途失意,疾病缠身,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激发了其创作热情。他呕心沥血,勤奋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李贺呕心为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文言文意思:
一、胸怀壮志,以诗明志
李贺自幼怀有远大志向,渴望建功立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而是以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在他的诗中,经常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报国情怀和建功立业的决心。
例1: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写于李贺20岁时,是他以诗明志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雁门关前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报国决心。诗的末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更是表达了李贺以身殉国的豪迈情怀。
二、忧国忧民,以诗抒情
李贺生活在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他目睹了人民的疾苦,对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深感不满。因此,他的诗中经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例2: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写于李贺18岁时,是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塞外壮阔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思乡怀友之情。但诗的最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却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三、想象丰富,以诗言情
李贺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被称为“诗鬼”。他的诗中经常出现一些奇特的意象和比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想象空间。
例3:
《梦天》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写于李贺20岁时,是他以诗言情的代表作。诗中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等句,描绘了一个战火纷飞的乱世,为爱情故事增添了几分悲壮色彩。
四、风格独特,以诗传世
李贺的诗歌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被后世称为“诗鬼”。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想象空间。李贺一生坎坷不顺,但并未影响其创作热情,呕心沥血,勤奋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