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歌,其创作背景往往被认为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他奉诏入宫,供奉翰林后,因不满统治者腐朽的生活而借病离京有关。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蜀道的险难,实际上是借蜀道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曲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以蜀道难于上 青天为开头,由此引出蜀中风 光之雄伟壮丽:西当太白有鸟 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断港泉,亦不能摧毁蜀道的崎岖 与险阻。为了一个“难”字,诗 人用大量笔墨反复咏叹,由此展 开对蜀道的极力铺叙:连峰去天 不盈尺,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 当关,万夫莫开。又写蜀道盘旋曲 折,迂回曲折,令人心惊胆战。
诗人用层层铺叙的方法,反复咏叹蜀道之难,从而突出“难”字,表现蜀道之难可比于上 青天之难,从而使读者切实感受到蜀道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