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字本义为用土石等叠积成墙垣,在诗词歌赋中垒有垒块和雕刻的含义。如《诗经·大雅·崧高》中的“乃垒乃垣”,形容建筑工程浩大。
在诗词歌赋中,垒诗是指用一种特定的结构和规则创作的诗歌。其读音为lěi shī。垒诗的结构一般为七言四句,每句七字,共二十八字。垒诗的规则是,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第二句的第一个字;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第三句的第一个字,以此类推,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第一句的第一个字。
垒诗的创作形式非常灵活,可以用来写景状物,抒情言志,也可以用来叙事议论。垒诗的创作难度较大,需要作者有较高的诗词创作功底。
垒诗在唐代非常盛行,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垒诗。垒诗在宋代依然很流行,南宋诗人陆游创作了《垒诗集》,其中收录了他创作的100多首垒诗。在元代,垒诗逐渐衰落,但仍有少数诗人创作垒诗。
垒诗是中国传统诗词歌赋中一种独特的体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