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写于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载),当时王昌龄正在安西四镇节度使哥舒翰麾下任幕僚。哥舒翰受命征讨叛乱的安禄山,王昌龄随军出征。这首诗就是他在军中所作。
《从军行》共四首,每首四句。第一首写军队的威武雄壮,第二首写士兵的英勇无畏,第三首写战争的残酷无情,第四首写将士们的悲欢离合。
《从军行》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这首诗语言朴素凝练,意境雄浑壮阔,充分表现了唐代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写士兵的英勇无畏。诗一开始,诗人就用“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将读者带到了历史的长河中。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是两个不同的时代,但诗人却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然后,诗人写到了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景象。万里长征,这是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而发起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无数的士兵战死沙场,尸骨无存。诗人用“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写出了士兵们的悲壮牺牲。接着,诗人写到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概。龙城飞将,指的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以善射闻名,曾多次击败匈奴。诗人以李广为例,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气概。
第三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第四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写将士们的悲欢离合。诗一开始,诗人就用“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句,写出了将士们戍边的艰辛。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是多少将士的命运。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从小就离开了家乡,直到老了才回到家乡。然后,诗人写到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景象。乡音无改,说明将士们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乡音依然没有改变。鬢毛衰,说明将士们在戍边的岁月里,饱经风霜,两鬓斑白。接着,诗人写到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场面。儿童相见不相识,说明将士们离开家乡太久了,他们的孩子已经不认识他们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孩子们对将士们感到陌生。这首诗通过描写将士们回乡后与家人和乡亲的悲欢离合,写出了战争对将士们及其家庭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