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又称截句、断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以四句为一首,每句字数相等,一般为五言或七言。绝句形式简洁,语言精炼,内容含蓄,意境深远,受到历代诗人的喜爱。
五言绝句,又称五绝,每句五言,共四句,合二十字。五绝是中国诗歌中最常见的体裁之一,因其结构紧凑,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而备受推崇。
杜甫的《望岳》:“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井喷珠门。”此诗以五言绝句的形式,描写了泰山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绝的著名诗作还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该诗以五言绝句的形式,描写了长江三峡的秀美风光,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情怀。
七言绝句,又称七绝,每句七言,共四句,合二十八字。七绝比五绝略长,但仍不失简洁明快的特点,且更便于抒情叙事。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描写了竹林深处的幽静环境,抒发了作者的孤独之情。
七绝的著名诗作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该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描写了月夜思乡之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