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君于众草中,
虽柔质颇具刚肠。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墙。
石可破也,竹难摧,
身处逆境亦欣开。
竹石精神贵坚韧,
不畏坎坷自风采。
这首诗写的是竹子和石头,竹子虽然柔软,但有刚直的茎秆,咬定青山,不放松,即使生根在破旧的岩墙上,也能顽强生长。石头虽然坚硬,但也可以被打破,而竹子却很难被摧毁。即使身处逆境,竹子也能欣然开放。竹子和石头都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不畏惧坎坷,自有风采。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人借竹子和石头来表达自己不畏强权,坚贞不屈的意志。竹子虽然柔弱,但有刚直的茎秆,咬定青山,不放松,即使生根在破旧的岩墙上,也能顽强生长。石头虽然坚硬,但也可以被打破,而竹子却很难被摧毁。诗人以竹子和石头来比喻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坚韧不拔,绝不屈服。
诗歌开头两句,诗人先写竹子的“孤”、“柔”,“君”字尊贵,将竹子比作高尚的君子,把竹子的刚劲和耐力形容得非常贴切。第三、四句写竹子的“咬定”、“立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形象,竹子紧紧咬住青山,根深深扎在破岩墙上,表现出竹子的坚忍不拔和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写石头的“可破”、“难摧”,石头虽然坚硬,但可以被打破,而竹子却很难被摧毁,诗人借此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意志。最后两句,诗人总结竹子和石头都是坚韧不拔、不畏坎坷的,具有高贵的精神,自有风采。
这首诗歌颂了竹子和石头的高贵精神,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竹子和石头都具有坚韧不拔、不畏坎坷的精神,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能坚强地面对,绝不屈服。诗人以竹子和石头来比喻自己,表示自己也具有这种高贵的精神,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坚韧不拔,绝不屈服。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无数人面对困难时要坚韧不拔,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