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到黄州,在任上修了一座快哉亭。他在亭子里写下了一首诗,也就是著名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的第一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大雪纷飞、万籁俱寂的景象。诗人用“千山”和“万径”两个词,来强调大雪覆盖的范围之广,也暗示着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与寂寞。
诗的第二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描绘了一位蓑笠翁独自在江中垂钓的场景。这个场景与第一句的萧瑟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突出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的第三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则进一步渲染了雪后的景色,也暗示着诗人清高的内心。
诗的第四句,“惟有钓翁一扁舟,江雪作伴自欢愉”,则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