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诗词真实背景是指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诗的人的经历,以及当时诗词流行的情况。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秋,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元和十五年(820年)冬,他的母亲去世,万分悲痛,无法排遣,遂乘小舟,溯潇水而上,到达五里外,江中有一位渔翁,腰挂竹篓,独自坐在岩石上垂钓。柳宗元观看良久,有感而发,触景生情,作下了《江上渔者》这首诗。
当时的情况是:柳宗元因为触怒了权贵,被贬谪到了永州。他刚到永州的时候,心情很不好,对这里的一切都不满意。但是,当他看到江上的渔翁时,心情突然开朗了许多。他意识到,即使是在最贫困的地方,只要有乐观的态度,依然可以找到生活的美好。
《江上渔者》是唐代柳宗元所著的五言古诗,写的是江上一位渔者的形象,歌颂了渔者安贫乐道,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抒发了诗人对功名富贵之心灰意冷之感。全诗如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片云天共远,永远隔山青。
岸芷汀兰香,渔歌互答闻。
宛陵舟子歌,夜发清溪曲。
薄宦梗犹泛,故园肠应断。
岸花飞送客,樯燕辞归人。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诗的开头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写出了江上渔者捕鱼的目的。他们捕鱼并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爱好。他们喜欢鲈鱼的鲜美,所以他们愿意冒着风浪出海捕鱼。
诗的中间四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片云天共远,永远隔山青。岸芷汀兰香,渔歌互答闻”,写出了江上渔者的生活环境。江上渔者的生活环境是很恶劣的。他们经常要冒着风浪出海捕鱼。但是,他们却很享受这种生活。他们喜欢听风浪的声音,他们喜欢看云彩在天上飘动,他们喜欢闻岸边的花香,他们喜欢听渔歌互答。
诗的最后四句,“宛陵舟子歌,夜发清溪曲。薄宦梗犹泛,故园肠应断。岸花飞送客,樯燕辞归人。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写出了江上渔者的生活状态。江上渔者的生活状态是很悠闲的。他们白天出海捕鱼,晚上就吹笛唱歌,喝酒聊天。他们很享受这种生活。他们觉得,这种生活比做官要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