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一词在中文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卫风·硕人》中就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句子,描绘了一个如花似玉、温柔可人的女子形象。温柔在古代士大夫文化中更是备受推崇,如"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等词语都体现了温柔之美。《论语》中讲:"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礼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而和谐的本质就是温柔。正基于此,在中国的传统诗词歌赋中,温柔更是被视为一种至高的境界和品德。
温柔之美,在于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和体贴。它不是矫揉造作的做作,也不是刻意讨好的迎合,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温柔的人,总是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们的感受,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慰。在诗词歌赋中,温柔常常被用女性来形容。这并非是对女性的歧视,而是因为女性通常具有更细腻的情感和更温柔的性格。在古代诗词中,温柔的女性形象总是备受赞扬和爱戴的。
温柔不是软弱,相反,它是一种坚强的力量。温柔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包容心和忍耐力,他们能够宽恕他人的过错,能够原谅他人的伤害。温柔不是懦弱,也不是无能,而是因为强大,所以能够温柔。
温柔的诗句: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楚辞·九歌·山鬼》:"山鬼兮,山鬼,其名曰赤松子。胜吾圣兮,美吾服兮,视予兮,疑狐。予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君兮清尘。君之袂兮何不纫?众芳莫莫兮,思灵保。"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得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唐诗三百首·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倚秋风,朝暮常苦思。"
★《宋词三百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