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是清朝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1799年,袁枚当时已经74岁。那一年,中国正处于清朝嘉庆年间,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不断。袁枚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己亥杂诗共有八首,每首四句。诗中,袁枚以平实的语言,朴素的感情,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景象。第一首诗写道:“己亥杂诗且莫论,乱离时候一衰翁。老夫犹有诗书梦,听取儿童夜夜诵。”这首诗中,袁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用“乱离”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而“老夫犹有诗书梦”这句话,则表达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第二首诗写道:“车声马迹满山川,聚散分离几百年。不见太平生白髮,空余衰泪湿青毡。”这首诗中,袁枚描写了当时百姓的流离失所。他用“车声马迹满山川”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社会的混乱。而“不見太平生白髮,空余衰泪湿青毡”这两句话,则表达了百姓对太平生活的渴望。
第三首诗写道:“南望塞北野茫茫,北望人烟隔断墙。雪满长空天地冻,草枯千里路遥长。”这首诗中,袁枚描写了当时的天灾人祸。他用“雪满长空天地冻,草枯千里路遥长”这两句话,来形容当时的天气寒冷,粮食匮乏。
第四首诗写道:“儿童饥苦耳常鸣,积水相连路亦平。行到乡亲皆掩泣,赶上乱贼又惊惶。”这首诗中,袁枚描写了当时百姓的饥寒交迫。他用“儿童饥苦耳常鸣”这句话,来形容当时百姓的贫困。而“赶上乱贼又惊惶”这句话,则表达了百姓对乱贼的恐惧。
第五首诗写道:“一水隔断两村庄,莫怪儿童认不同。各自挑来河边饮,长歌短笛度残冬。”这首诗中,袁枚描写了当时百姓的淳朴善良。他用“各自挑来河边饮”这句话,来形容当时百姓的和谐相处。而“长歌短笛度残冬”这句话,则表达了百姓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第六首诗写道:“风吹茅屋瓦更疏,寒气浸人被更薄。舍内儿孙犹未起,鄰家篱落已烧枯。”这首诗中,袁枚描写了当时百姓的贫困潦倒。他用“风吹茅屋瓦更疏,寒气浸人被更薄”这两句话,来形容当时百姓的居无定所。而“舍内儿孙犹未起,鄰家篱落已烧枯”这两句话,则表达了百姓对生活的绝望。
第七首诗写道:“一村尽是老男妇,室空草盛松柏枯。老妪含悲望前路,儿孙死尽一身孤。”这首诗中,袁枚描写了当时百姓的凄惨景象。他用“一村尽是老男妇,室空草盛松柏枯”这两句话,来形容当时村庄的荒凉。而“老妪含悲望前路,儿孙死尽一身孤”这两句话,则表达了老人的悲痛欲绝。
第八首诗写道:“千家万户尽飘零,陌路相逢皆泪横。乱世摧残人又老,哀声遍野满山河。”这首诗中,袁枚总结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他用“千家万户尽飘零,陌路相逢皆泪横”这两句话,来形容当时百姓的流离失所。而“乱世摧残人又老,哀声遍野满山河”这两句话,则表达了袁枚对当时社会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