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誓烂尾诗是指清朝乾隆皇帝1751年秋在承德避暑山庄奉天室作的一首诗,因为做诗做到一半,乾隆便嫌其“不顺”,于是将后面几句涂掉了,因此得名“烂尾诗”。
《即兴誓》诗的原文如下:
避暑承德别数年,此日重来始觉甘。风清露冷秋光好,倦客魂飞入梦难。细数野花芳草色,殷勤相伴到阑珊。又听碧梧秋叶落,静中相对暗咋叹。时当方外情怀发,且趁清澄兴未阑。今后不求欣与乐,所喜俱是闲与闲。月来幽思两三许,所见所闻第且然。岂知造物不可测,逢此良辰心内酸。我愿舍身保百姓,黎元黎庶啸太平。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避暑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百姓的关心之情。然而,在诗的最后几句,乾隆皇帝突然改变了风格,开始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愤怒之情,并表示愿意舍身保百姓。这与诗的前半部分的风格截然不同,因此被认为是“烂尾诗”。
关于乾隆皇帝为何会在诗的最后几句突然改变风格,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在作诗时突然想起了当时正在发生的灾难,因此诗风陡变。另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在作诗时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弘历,弘历当时正在生病,乾隆皇帝的心情因此变得沉重,诗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无论乾隆皇帝为何会在诗的最后几句突然改变风格,这首《即兴誓》诗都被认为是“烂尾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