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又名打油斋诗,起源于中唐诗人张打油,也被叫作“油斋诗”。张打油常去寺院里蹭饭吃,寺庙僧人觉得他过于频繁,于是要求他在吃饭之前做一首诗,以示尊重和诚意。张打油于是信手拈来,写下了第一首打油诗,内容荒诞无稽,却又朗朗上口,引得众僧哄堂大笑,寺院从容为他准备斋饭。后来,人们将这种形式的诗歌称为打油诗,并流传至今。
打油诗通常以七言为主,句式灵活,押韵自由,内容通俗易懂,语言诙谐幽默,讽刺意味浓厚。打油诗不受格律拘束,可以任意发挥,往往能一语中的,让人忍俊不禁。
打油诗常被用于讽刺时事、嘲笑权贵、抒发个人情感等,在民间流传广泛。打油诗虽看似简单,但也讲究技巧,需要作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写出脍炙人口、传唱千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