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远景》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最早刊刻见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刊范成大《石湖诗集》,题为《惠崇春江晓景》。惠崇(1080—1130),字仲圭,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北宋徽宗朝画院待诏,善画山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盛开的桃花,只有两三枝。温暖的春江水,鸭子最先察觉。蒌蒿布满江边,芦苇芽才刚刚抽芽,正是河豚即将上游的时候。
这首诗为苏轼为惠崇所画之《春江晚景》题词。作者以清淡雅致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江边风光秀丽,温暖祥和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惠崇画艺的赞赏。
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勾勒出一幅早春图景。新竹吐翠,桃花初绽,春江水暖,鸭子嬉戏。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十分明媚,诗人用“三两枝”来形容桃花,突出了桃花的稀少和春天的美好。
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鸭子对春天的预知。水暖鸭先知,这一句出自《汉书》的典故。苏轼借用这个典故,说明鸭子对春天的敏感,衬托出春天的美好。
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描述出蒌蒿满地生长的景象,芦芽刚刚冒尖,正是河豚即将上游的时候。蒌蒿和芦芽都是河豚的食物,作者用“满地”和“短”来形容蒌蒿和芦芽的生长状况,突出河豚即将上游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时”,说明河豚正准备上游产卵,为江上增添了新的生机。诗人将鸭子、蒌蒿、芦芽、河豚等元素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江图景。
全诗语言清丽,形象生动,烘托出早春明媚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的赞赏之情,也赞扬了惠崇的画技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