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诗是唐朝诗人崔颢创作的七言律诗,是唐诗中著名的登临抒怀诗篇之一。此诗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当时崔颢在江南游历,途经武昌,登上了黄鹤楼。
这首诗描写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豪迈之情。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黄鹤楼久负盛名,但仙人早已乘鹤而去,只剩下一座空楼。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写出了诗人登楼所见之景,黄鹤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白云悠悠飘过。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出了诗人从楼上看到的景色,晴天的汉阳树木历历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萋萋。尾联“鹦鹉洲头见长江,长江万里流”,写出了诗人从楼上看到的长江,长江水从鹦鹉洲头流过,一直流向远方。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抒发了登临高处的豪迈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
1. 语言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2. 形象生动,诗中描写的黄鹤楼壮丽景色,栩栩如生。
3.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抒发了登临高处的豪迈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